历史沿革
大同市平城区坐落在大同盆地北缘,东邻云州区,西南与云冈区相接,北邻新荣区,历史上变迁不大,分述如下:
原始社会: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足以证明,大同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地。
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北狄和楼烦所居。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派名将李牧守卫,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
秦代:属雁门郡,秦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征集民众在城西十里河谷筑城以备胡。
西汉时代:置平城县,属雁门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封此为代国,先后派兄弟和儿子镇守。王莽时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时代:称平城县,属雁门郡。汉灵帝末年,匈奴入侵,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平定代地,安集民众,平城县易地为今代县东。
晋代:鲜卑人拓跋猗卢封为代公,建兴元年(313)修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
北魏时代: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置司州,治平城。北魏在大同城建都97年,历经六变七世,平城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
北齐时代:天保七年(556)改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
北周时代:公元577年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恒安镇隶属云中县。
隋代:开皇元年(581)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云内县。
唐代:咸通十年(869)置大同军节度使。
五代时期:清泰三年(936)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州在内。
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始得其名。重熙十七年(1048)置大同县。
宋代:宣和五年(1123)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
金代:辽保大二年(1122)金占大同,改西京为西京路,府治、县治不变。
元代:金贞祐三年(1215)元攻占大同,初为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始属山西管理。
明代:洪武二年(1369)明攻占大同,洪武五年(1372)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驻军达13万之多。
清代:设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因姜瓖之变,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顺治九年(1652)还故治。
民国时代: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1913年置雁门道,治大同,1927年废道后,属山西省。1937年9月13日,日军入侵大同,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1939年改为“晋北政厅”,属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改为“大同省公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以同蒲铁路和平绥铁路分为东西大同县,大同城隶属无定向。
日本投降后,大同城为国民党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理,1947年大同城为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1日大同新中国成立后,改县为市,属察哈尔省。城内设一区(现北街办事处一带,含北关),二区(现西街办事处一带),三区(现东街办事处一带,含东关),四区(现南街办事处一带,含南关),并成立区政府,后改为区公所。同年7月28日,大同市部分农村归城内一、二区(划归一区的有白马城、卧虎湾,划归二区的有宋庄、下皇庄、五里店、西水磨、十里店、十里铺、马军营、房子村、瓦窑村)。同年8月19日又将周家店划归四区。
1950年3月,城内四个区改为三个区。一区管城内东北隅和北关地区,二区管城内西北隅、西南隅地区,三区管东南隅、东关和南关地区。
1952年撤销三区,城内只设两个区:一区辖东北隅、北关、西北隅;二区东南隅、西南隅、东关、南关。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同年10月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大同市隶属山西省管辖。
1954年2月,城内一、二区合并成立大同市市区,随后改为城区。
1954年2月城区成立至1997年底,4次演变辖区和名称:1955设街道办事处8个。1960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设8个街道办事处改为分社。1967年3月成立革命委员会,设10个街道办事处。1979年12月恢复城区人民政府。至1985年底,辖区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6个,街巷417条。1986年南关街道办事处分出部分辖地,成立向阳里街道办事处。1989年,新建路街道办事处分成新建南路街道办事处和新建北路街道办事处,北关街道办事处分为北关街道办事处和新华街街道办事处。至此,城区有街道办事处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8个,街巷567条。1992年3月14日,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112个,新建26个。1997年新建南路分出部分街巷成立振华街办事处,全区有社区居民委员会309个,街巷839条。2000年调整后社区居委会108个。2012年9月正式组建开源街街道办事处。2014年,社区居委会调整为136个。2015年,全区有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居委会138个。
2018年6月,城区更名为平城区,在原有区划基础上划出老平旺街道、西花园街道,增加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全区有街道办事处13个,社区居委会141个。
2021年3月2日,平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18个街道、48个村、145个社区。
2021年6月9日,平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18个街道、48个村、155个社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